首页>科学普及>科普动态

武汉植物园鉴定并发表两种猕猴桃炭疽病和黑斑病/褐斑病的致病菌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7日来源:武汉植物园

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被誉为“水果之王”,是我国山区农民精准脱贫的特色优势树种。2015年,我国的猕猴桃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超过25万公顷、250万吨和250亿元的规模,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猕猴桃叶部病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各产区均有发生,该类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容易导致叶片早落,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病害流行年份,成年果园病叶率可达50%-100%,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的指导下,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科组助理研究员李黎及助理工程师潘慧,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及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猕猴桃病虫害情况进行了周年调研。结果发现两地主要周年病害均为细菌性溃疡病,真菌性果实软腐病、灰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黑斑病,不同季节各种病害的感病程度不同。该分析结果为泰顺及六盘水市后期病害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病害鉴定过程中,首次发现稻黑孢菌株(Nigrospora oryzae)会引起猕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猕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研究成果已在Plant Disease上在线发表。

研究工作得到了农业部作物种资质源保护与利用项目,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研究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